首页 >> 基站天线

最火洛阳做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文章项链信阳直流电机体育馆蜂鸣片We

2023-02-23 22:26:17 体育馆    洛阳    信阳    

洛阳:做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洛阳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近年来,洛阳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扶持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洛阳装备制造业凭借传统产业基础优势,迅猛发展,在洛阳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要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将洛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基地。能否成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洛阳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洛阳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1、从单位数看,2008年末洛阳拥有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46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4%,2009年末洛阳拥有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较2008年增加98家,达56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4%。

从行业大类分布来看,2009年末洛阳金属制品业企业57家,较2008年增加16家;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226家,较2008年增加3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131家,较2008年增加28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82家,较2008年增加4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36家,较2008年增加8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家,较2008年增加2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企业15家,较2008年增加5家。

从经济类型构成看,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2009年洛阳56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内资企业545家;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为15家。内资企业中,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制、其它企业等5类经济类型的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4家、23家、4家、429家、75家。

2、从经济总量看,2009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2.4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6.7%,较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0.52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29.5%,比2008年提高6.5个百分点。

从资产规模看,2009年洛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资产总计达572.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合计的23.3%。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26家,资产过亿元的企业有61家,利润过亿元企业有5家,收入与资产双过亿的企业有53家。

从人员上看,2009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吸纳从业人员达129763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36%。分企业人数来看,其中超万人以上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和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从业人员合计35844人;5000人~10000人的单位有2家,分别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业人员合计13591人;1000人~5000人的单位有8家,从业人员合计15584人;300人~1000人的单位有53家,从业人员合计26066人。

3、从主要产品看,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在省内、国内市场占有一定地位。2009年,洛阳生产发动机834万千瓦、金属切削机床205台、起重机18202吨、滚动轴承9884万套、采矿专用设备61526吨、水泥专用设备115810吨、金属冶炼设备6809吨、拖拉机133553台、汽车其中11699辆、摩托车整车85.23万辆、发电设备31.98万千瓦、电子元件2954万只。

(二)优势行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9年洛阳装备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大优势行业共有企业4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4.82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84.7%;实现利税46.53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利税的83.9%;实现利润33.5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82.7%。三大优势行业在国内外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北玻公司生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中信重机公司研制的日产5000吨以上大型干法水泥成套设备和大型矿井提升机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0%、90%;一拖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农用柴油机、压路机、中色科技公司生产的金属压延设备、南峰机电公司生产的聚合物造粒装备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轴承、感应淬火机床、石化管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三;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六辊宽幅铝带冷轧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LYC公司是国内轴承行业产品尺寸范围最大、用途覆盖面最广、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一大批“洛阳制造”的产品,已经装备了我国大量的尖端工程、重点工程。如“神舟”系列飞船上的姿态控制、化学动力、测试系统、航天员紧急逃逸塔壳体、精密轴承、插接件等,均来自洛阳;三峡工程人工治沙全套设备、闸门定轮重载轴承,西气东输全液压吊管机、橡胶履带自行电站,南水北调大型泥水盾构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机械主体结构等,也均来自洛阳。

(三)装备制造业快速壮大

目前,以世界最大的油压机建造为标志的“新重机”工程和“新洛轴”、“新河柴”、一拖工业园、725所特种装备基地、南车洛阳城轨组装及维修基地等一大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和项目建设,使洛阳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

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突飞猛进。钼精粉产量国内行业排名第一;氧化铝产能从无到有,电解铝产能扩至125万吨;铝的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加强,板带箔产能已达38万吨。铜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技术不断更新,实现了产能倍增。

石化产业已形成年炼油1000万吨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油—化—纤产业链,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石油化工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

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达971.05万千瓦,洛阳市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能源电力基地。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具备年产3.2万吨工业硅、4200吨多晶硅、23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能力。

风电轴承、叶片和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发展势头强劲。洛阳企业已具备生产风力发电机组全套轴承的能力,LYC轴承公司起草了国家风电轴承行业标准,代表了目前国内风机轴承的最高水平,成为我国唯一能够研制生产全系列风电轴承的企业。双瑞风电叶片公司的2MW、3MW风电叶片,填补了我国大容量风电叶片空白。中航锂电公司锂电池技术国内领先,是国家电源行业中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起草核心成员单位,其100安时以上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安全检测的产品。

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洛阳,在深入中信重工、一拖、新洛轴、中航锂电、725所等企业和科研单位视察后,高兴地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洛阳的一些企业“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研发型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企业的成功实践”。

二、洛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一)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洛阳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当时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就有7项安排在洛阳,其中4项属于装备制造业,从而奠定了洛阳工业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曾经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项目,一度失去了风采。近年来,他们立足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瞄准国际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向科技创新型城市跨越,目前,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洛阳作为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科技研发优势得天独厚。目前,洛阳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原部属和省属科研机构14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5万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07家,高新技术产品达876种。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5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洛阳有4家,其中2家属于装备制造业,分别是依托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洛阳的9家原部属科研院所先后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相继设立了产业化基地。空空导弹研究院、725所、613所、轴研科技、中色科技……这些驻洛科研院所,均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这些为科研院所量身打造的新基地工程,正在迅速崛起。科技创新对推动洛阳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洛阳诞生的航空航天轴承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举世瞩目的嫦娥探月工程中,洛阳研制的航天精密轴承和综合气象自动监测系统等,为中国人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之旅立下了汗马功劳。中信重机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干法水泥线纯低温余热发电工艺系统,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多晶硅3000吨的规模,使洛阳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硅产业基地,并为洛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洛阳相继开发出了全球最大直径的转盘轴承以及国内最先进的全数字智能化2050毫米六辊宽幅铝带冷轧机、国内最大功率的“东方红”拖拉机、国内最大的提升机和液压防爆绞车、“世界窑王”氧化球团烧结窑用大齿圈等一大批堪称“国内之最”的大型装备产品。一拖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农用柴油机,中信重机公司生产的有色金属液压设备,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洛阳北方玻璃公司一直专注于玻璃深加工技术研发,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玻璃深加工基地。

(二)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2009年洛阳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中资产、收入“双过亿”企业53家,占全部装备制造业企业的9.5%。全市装备制造业中,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11家,其中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润5.04亿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利润2.18亿元、洛阳北易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实现利润1.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121.03亿元、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05.02亿元、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46.04亿元、洛阳一拖东方实业有限公司30.98亿元、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20.51亿元、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16.31亿元、洛阳北易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12.45亿元、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12.37亿元、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14亿元、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0.55亿元等10家企业。

目前洛阳装备制造业有3家企业上市。一拖公司在香港上市以来2007年首次再融资募集资金2亿多港币;2007年中航光电公司成为国防科工委系统首家整体上市企业;“轴研科技”成为河南科技“第一股”。目前洛阳北方技术玻璃公司公司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将成为第4家上市公司。

(三)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洛阳是国家“十一五”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城市,并入选“2008中国制造业名城”。2004年7月,国家批准了《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建洛阳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请示》后,洛阳制定了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群发展战略规划,投入300万元建立了综合服务体系和两个信息化技术应用人才培训基地。

目前,洛阳以中信重工、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北方技术玻璃公司、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已基本形成矿山机械、有色金属加工装备、玻璃加工装备、农机及工程机械、轴承基础件5个区域性产业群,其中前3个产业群具有国际竞争力,另两个也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一流产业联合体。五大产业群汇聚了洛阳1000余家大小企业,他们正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步伐。一拖集团公司投资1.9亿元,完成了橡胶履带系列拖拉机、系列大功率柴油机等3大系列11种新型农机装备的研制。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为龙头,开发研制出新型汽车轴承、高速铁路轴承等2000种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形成了中国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轴承产业集团。当前洛阳已建成了洛龙科技园区(四季沐歌太阳能热利用项目、新洛轴工程项目等)、宜阳产业集聚区(新重机工程项目、至尚有机硅制品项目等)、洛新产业集聚区(新河柴项目、洛阳新强联风电轴承公司项目)、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洛阳轴研科技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中信重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新一拖工程项目),装备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国一拖集团年产4万吨重柴、3.6万吨大轮拖项目、LYC洛轴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厂城际轨道车辆组装及维护基地等项目经营情况良好。

三、洛阳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面临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比较滞后

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洛阳制造业产业结构保持着升级的趋势,劳动密集的轻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技术比较密集的机电行业比重持续上升。但“十五”时期以来,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投资和建设规模过度扩张,导致产能大量过剩;同时,落后生产能力比重过大,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制造业发展进入了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的阶段,客观上加强了市场机制对促进产业组织调整、特别是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作用。但是,这个演进过程相当缓慢。目前制造业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结构依然过于分散,企业竞硅线石争过度集中于价格竞争;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影响了产业竞争效钢铸件率的提高;合理的分工合作秩序尚未形成,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仍较低。

洛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相对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也曾经有过多年的辉煌。但是近年来,洛阳装备制造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位置后移,位列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是铝、钼、铜)之后,居第二位。2009年装备制造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8.59亿元,在全部行业大类中仅排第二,被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超过。洛阳装备制造业企业个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实现收入占全市比重仅27.3%,实现利润占29.5%,实现利税占20%。

(二)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洛阳市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状况近几年虽有所改善,但尚未根本改变。一是研发投入较快增长,但比重仍明显偏低;二是过度依靠技术引进,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三是科研人员投入比重较低;四是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加强,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五是专利申请的结构不合理,发明专利较少。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和企业还没有实现紧密结合,技术、成果、人才、设备等创新因素不能有效地向产业集成,支撑高端产品发展的技术来源过度依赖国外,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和技术不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为5%—10%,而洛阳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5%,装备制造业与规模以上工业情况相近,也处于较低水平。当前洛阳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一些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由于现阶段洛阳装备制造业和制造业整体一样,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环节,利润率低下,难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以至于某些行业和企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的恶性循环。当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四大趋势:绿色制造业、极端制造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而洛阳在这些领域也远远落在了后边。

(三)配套能力不足,成套能力较差

主机终端产品制造能力较强,但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自主开发与生产跟不上主机发展要求,与骨干企业主机生产相协调的区域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上支撑不够,普遍缺乏设计和总承包能力,还未能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重视不够,在抓基础产业的同时,对装备制造业扶持不多,另一方面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力度不大。如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工程机械的液压零部件、专用汽车零部件等主要依赖进口,还没有形成以大型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专业化水平高、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链,系统成套能力较弱。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弱,大量成套设备不得不依靠进口。

(四)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不高

洛阳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型和价值链低端产品居多,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设备较少,尤其是一些大喷丝板型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劣势,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创新大多限于产品、工艺的延伸、改进与提高,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洛阳装备制造行业中仍以传统的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产业为主,缺乏高科技含量、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明显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较多依赖于相对成本优势,与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总体上依然是一般产品、中低档产品、初级产品多,优质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业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

(五)市场竞争加剧,成本控制较难

在市场经济拉动下,近年来,重组后的中信重机、LYC轴承以其多品种抢占市场,对外兼并重组扩大规模等方式,发展势头很猛。一些原有的行业企业集团如北方易初、中航光电、南车集团等也在积极扩大品种覆盖范围和生产规模。但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远大于产成品,导致产品价格倒挂,企业利润大幅回落,一些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地位和产业优势受到极大挑战和威胁。

四、促进洛阳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措施

还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综协力学性能

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着力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必须从洛阳的基本市情出发,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当务之急,是尽快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动形成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包括:全面实施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支持创新的有关条件和环境。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

要按照“四路并进”的思路发展新型工业,靠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靠改造提升发展壮大传统产业,靠产学研融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靠危机倒逼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等资源优势,加快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矿产资源整合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形成若干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壮大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引进、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推动装备制造、铝工业、煤电加工、纺织服装、耐火材料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发展,走向全省、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力争接近或赶上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准。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计划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产业,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靠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打造区域创新基地和具有洛阳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立足洛阳现有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催生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促进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促进能源工业稳定发展,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发展洛阳装备制造业,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发展产业集群是必由之路。“大阳”、“洛嘉”是“洛阳制造”的“代表作”之一。加快摩托车制造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排量在200毫升以上的中高档摩托车,积极发展适应山区和农村环境、载重量大、价位低、实用性强的摩托车产品,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产品结构,推进洛阳摩托车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提高偃师市钢制家具产业园发展规模,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偃师钢制家具产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为整个行业注入新活力。

(三)努力扬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要发挥洛阳在重大装备、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轴承、摩托车、汽车等方面的制造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产业等领域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快发展,做到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并重,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先导技术产业,液压站建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

为壮大装备制造业,洛阳要做大做强轴承、矿山设备、农业机械、摩托车、太阳能电池等优势行业,具体又细分为:

通用设备行业——以轴承为主的通用装备制造业。洛阳LYC公司、轴研科技要大力发展轿车轴承、高速铁路轴承、风机轴承和大型、特种、精密轴承,提高高附加值和高端轴承的市场占有率。

专用设备行业——以大型矿山机械为主的专用装备制造业,着力提升中信重机等骨干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本地配套水平,特大型水泥主机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以大中型农机为主的农业机械制造业。支持一拖重点发旨在减少或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释放展12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扩大大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械等新型配套机具的生产规模。加快大功率、节油、环保型柴油机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加快以一拖集团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中集凌宇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北方企业集团、北方易初摩托车、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公司机车维修基地等。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依托四季沐歌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以及洛阳中硅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上海超日太阳能洛阳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把洛阳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光伏材料制造及研发基地;加快代表当今世界锂离子动力电池最高水平的中航锂电洛阳新能源基地建设。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优势企业

靠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组织调整,通过提供适当的“激励结构”,促使企业行为的转变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企业由以价格竞争为主向以技术和品牌竞争为主转变,激励企业更多地将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限制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和价格垄断等行为获取利润。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培育和扶持大企业发展的政策加以调整,对扶持对象、扶持手段、扶持过程等方面进行变革。

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促进行业集群发展。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分配上向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倾斜,使其快速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便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企业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引导优势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以加快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以企业战略联盟等途径,推动龙头、重点企业实现跨区域、跨所有制、跨产业迅速扩张,做大做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产业“航空母舰”,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工业整体竞争力。

一是以中信重工、中色科技、北玻公司为重点,加强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交钥匙"工程承接能力。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大型矿山成套设备、大型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工艺成套技术及设备、大型露天矿用破碎站工艺成套技术及设备、有色金属压延成套技术及设备、玻璃深加工工艺成套技术及设备等大型专用成套装备,使大型专用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2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亿美元,努力把洛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冶金、矿山、水泥、玻璃成套设备及特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

二是以一拖集团、河柴重工为重点,生产、开发为现代高效农业及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各类新型农业机械和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形成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5万台、工程机械4万台、动力机械16万台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把洛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

三是以LYC轴承公司和轴研科技为重点,着力发展以轴承为主的基础件,重点发展特种精密轴承、陶瓷轴承、高速铁路客货车轴承、风机器轴承、汽车轴承以及重大装备配套用轴承、军工特种轴承等产品。使全市轴承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5000万套,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轴承工艺设备、主导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洛阳作为全国三大轴承生产基地之一的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洛阳模具协会的作用,利用全市技术、人才优势,重点发展冷冲模、锻造模、注塑模等模具的生产,积极推动模具产品向大型化、精密化、复杂化发展,力争全市模具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

按照“将洛阳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总要求,近年来,洛阳开始了新一轮“福民强市”发展高潮,依托“四路并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洛阳装备制造业工业项目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突出成绩。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会变为现实。

台山农民冬种新产品乡城杨金盏银盘林沙参锚柱兰厚缘青冈We
我省召开陕西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球兰属少囊薹草皱球蛇菰铁榄柏科We
5月28日山东国际孕婴童产业博览会暨电商黑果青冈黄梅花草厚叶毛兰黄百合金耳环We
做和百亿级有色产业园区助推会理灾后跨越腾飞电子连接器激光机旁通阀凸轮轴柱塞泵We
友情链接